人體免疫與傳染病”教學設計 |
【教學內容】
高三《生物》(試驗修訂本·選修)全一冊第一章第二節(jié)“免疫”,。
【教學策略】
一、教法
采用專題研究課型,,即以探究法為主,,結合討論法等其他教學方法,通過教師布置的探究課題,,指導學生觀察,、思考、探究,,使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二、學法
通過教師提出的探究課題──學生在課下從廣泛的信息資源特別是網(wǎng)上資源中,,獨立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學生協(xié)助,、交流、討論──學生匯報探究結果──學生提問,、探究──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新問題,,布置下一輪探究的問題。
【探究課題】
1.什么是免疫?人類免疫有幾道防線?
2.我國傳染病的概況,;
3.“超級癌癥”──艾滋??;
4.令人恐慌的SARS病毒。
【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在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上,,除了戰(zhàn)爭以外,就是各種傳染病,,像傷寒,、鼠疫等,它們一次次地撲向人類,,造成大量的死亡,。如今在21世紀剛剛揭開大幕之時,SARS病毒又逼近到我們國人的頭上,,目前雖然疫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SARS給我們每一個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重新審視我們的健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人類的免疫和傳染病。
什么是免疫?當人體受到侵害時,,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為我們設置了幾道防線呢?下面由我們的第一探究小組的同學將他們一周來的調查和分析結果向大家進行匯報和展示,。
生:我們小組的同學共同探討的結果是這樣的: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為我們設置了三道防線來抵御病原體的侵害。(展示課件)
以皮膚為代表的第一道防線是沒有特異性的,,但它的抵御力度也是比較小的,。存在于人體中的吞噬細胞和殺菌物質組成了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多數(shù)情況下這兩道防線可以防止病原體的侵襲,。如果這兩道防線被突破,,人體的第三道防線就發(fā)揮作用了,這就是特異性免疫,。下面我主要講一下我們小組所查到的關于特異性免疫的有關內容,。(展示課件,通過課件展示人體B效應淋巴細胞產(chǎn)生抗體吞噬侵入人體的抗原的體液免疫的過程)但當抗原沖破了人體抗體的防御,,進入了人體細胞時,,人體的特異性細胞免疫便開始發(fā)揮作用。(展示課件,,分析人體的效應T淋巴細胞消滅被病原體侵害的癌細胞的過程,。)
師:通過第一組同學的分析我們了解了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及人類免疫的基本方式,同時通過他們的分析,,大家也了解到了各類傳染病是人類免疫系統(tǒng)的主要抵御對象,。那么我國的傳染病的總體狀況是怎樣的呢?它給我們人類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下面請我們第二探究小組的同學,大家看看他們的探究結果是怎么樣的?
生:我們小組的同學通過上網(wǎng)等多種方式的查找,,了解到我國的傳染病狀況主要是依據(jù)我國衛(wèi)生部1989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黨和國家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fā)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將我國現(xiàn)有的各種傳染病分為三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
丙類傳染病是指:肺結核,、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新生兒破傷風,、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以及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為了講解方便,,人們又將這些傳染病按傳播途徑分為四類,,這就是:
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肺結核、流行性非典型性肺炎
消化道傳染?。夯魜y,、細菌性痢疾、脊髓灰質炎,、血吸蟲病,、病毒性肝炎
血液傳染病: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登革熱
體表傳染?。杭毙越Y膜炎,、沙眼
舉例: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和空氣中的塵埃傳播,。得病后,,全身乏力,食欲減退,,身體消瘦,咳嗽,,午后低熱,,睡覺時常盜汗,嚴重時會發(fā)生咯血,。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患者因進食或飲用受霍亂菌污染的食物或食水,引起感染,。由于霍亂弧菌在咸水和淡水中均能生存,,而且生存時間長,因此海產(chǎn)品特別容易染有病菌,。
病毒性肝炎:是一類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傳播范圍廣泛的病毒性傳染病,,可分為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分別由各自的病毒引起,。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只要切實做到以上三點,,傳染病是可以預防的,也是能夠預防的,。
師:在各類傳染病中對我們人類威脅最大的是哪一種呢?
生:艾滋病,。
師:在它被發(fā)現(xiàn)至今的二十年的時間里,已經(jīng)造成全球2 500萬人的死亡,,人們稱之為“超級癌癥”,。下面歡迎第三探究小組的同學對這個問題向大家進行介紹。
生:關于艾滋病,,我們小組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向大家進行匯報:
1.艾滋?。喝Q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是由于感染了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2.HIV侵害對象:人體的T淋巴細胞,,從而使肌體喪失免疫能力。
3.癥狀:急性,,6~7天,。通常類似感冒,表現(xiàn)有2~10年潛伏期,,其間無癥狀,。
發(fā)病前期:持續(xù)或間歇性全身癥狀輕微的機會性感染。
發(fā)病后期:出現(xiàn)一種或多種艾滋病指癥性疾病,,常見的有呼吸系統(tǒng)和卡氏肺孢子肺炎,。
4.感染者和患者現(xiàn)狀:2001年底全球有患者4 000萬,有2 500萬死亡,,當年新增500萬,,死亡300萬,其中非洲340萬(死亡230萬),,亞洲100萬(死亡43萬),。截止到2002年4月25日,全國共有感染者85萬,,患者20萬,,患者生存者8萬~10萬。其傳播速度和死亡率都遠遠高于其他任何一種傳染病,,因此稱之為“超級癌癥”,。
5.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
6.預防:消毒60 ℃以上病毒可被殺死,。
7.治療措施:無特效藥,也沒有疫苗,。
師:艾滋病從它的傳染力,、死亡率上看,稱它是“超級癌癥”是當之無愧的,,但我想我們在坐的同學最擔心的還是發(fā)生在我們周圍的“非典”,,那它的發(fā)病機理、現(xiàn)狀和死亡率是怎么樣的呢?有請我們的第四探究小組的同學為我們介紹:
生:我們組的探究課題是:令人恐懼的SARS病毒,。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為一種因SARS病毒引起的,、傳染性極強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它稱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癥,。
首先我們先給大家解釋一下本時期最常用的兩個名詞:臨床病例,、疑似病例。(示概念)
SARS給我們國家?guī)砹松钪氐臑碾y,,但我們也不要對它過分的恐慌,,而是要了解它, 預防它,。下面我代表我們小組把我們了解的有關知識向大家作一介紹:
1.傳播:主要通過短距離飛沫傳播,、呼吸道分泌物及通過患者糞便和尿液的傳播。
2.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呼吸道癥狀,,2~7天后干咳、少痰,、呼吸困難,胸部X光片顯示出不同程度的肺炎改變,。
3.治療手段:目前尚無特效藥,,治療手段以支持療法為主,主要包括:抗生素,、干擾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治療(如血清治療等),。
4.死亡率:5%左右,。
5.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隔離、早治療,。
注意開窗通風,、勤洗手等基本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
6.目標:疫苗,、單克隆抗體,。
在這兩方面目前我國已經(jīng)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因此對于SARS我們在重視預防的同時,,也相信它將很快被我們征服,。
師:剛才各組通過本小組同學的共同努力、積極配合,,對自己組的探究問題進行了精彩的闡述,,大大拓寬了大家的知識面,使我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但是有沒有同學與他們有不同的觀點呢?或者說對他們的闡述有什么疑問呢?下面就是我們大家自由提問,、發(fā)言的時間。歡迎大家舉手提問!
(同學們紛紛舉手,,現(xiàn)將部分同學的提問和解答列舉如下,。)
提問舉例一:我向第一組的同學提個問題:剛才你們組向同學展示了,當人體被病原體侵害時,,人體將通過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進行抵御,,可是我們被病菌感染到醫(yī)院看病時,醫(yī)生總是要化驗我們的白細胞,,請問白細胞是免疫細胞嗎?它和免疫細胞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答:我們第一小組在課下也想到了這個問題,,經(jīng)過查看我們知道,白細胞的組成如下:
即前白細胞共分成四類,,其中前兩類主要是吞噬作用,,即參與第二、第三道防線的免疫,;后兩類是免疫細胞,,即可完成人類的特異性免疫。所以到醫(yī)院醫(yī)生當然要看你白細胞的情況了,。
問題舉例二:請問第三組的同學,,能不能給我們解釋一下HIV是用什么樣的機理破壞人體的T細胞的?
答:有關資料認為,HIV破壞T細胞的機理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激活T細胞凋亡的基因,,從而使T細胞自行凋亡,;第二是T細胞蛋白質合成被抑制而導致細胞的死亡。當然還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這只是兩個較為主要的原因,。
問題舉例三:我國只有兩種甲類傳染病,,剛才第二組的同學向我們介紹了,其中之一的霍亂,,希望能給我們再簡單介紹另一種的甲類傳染病鼠疫的情況,。
答:剛才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向大家介紹,現(xiàn)在給大家補上,。鼠疫以它的傳染性強,、死亡率高而著稱。
1.傳染源:主要為鼠類,。
2.傳播途徑:一般由野鼠傳家鼠,,由鼠蚤吮吸血液后,再通過糞便,、皮膚或呼吸道傳播,。可見它的傳播途徑很多,,因此傳染性極強,。
3.臨床上表現(xiàn):發(fā)熱、嚴重中毒癥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病程一般為一周左右,。
4.病死率:10%以上。
鼠疫在世界歷史上曾有過多次流行,,死者以千萬計,,我國在解放前也曾發(fā)生多次。
問題舉例四:請問第二組的同學,,“非典”屬于哪類傳染病?
答:黨和國家深深地關心著我們每一位國民的安全,,在“非典”疫情爆發(fā)后,立刻將它列入傳染病防治法之中,,但具體是哪類還沒公布,,有關資料顯示是乙類,這是因為“非典”的傳染性強而死亡率并不是很高,。
問題舉例五:請問第三組的同學,,既然艾滋病沒有特效藥,那么現(xiàn)在對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療是怎么樣進行的?現(xiàn)在所用的藥物,,一般是起什么作用的?
答:雖現(xiàn)有針對HIV感染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許多藥物,但遺憾的是至今尚無一種高效,、低毒,、安全的藥物問世?,F(xiàn)有的藥物大多處于實驗研究或臨床試用階段,據(jù)我們在網(wǎng)上查找的結果顯示,,美國已批準臨床應用的藥物有三種,,即疊氮胸苷、二脫氧肌苷和二脫氧胞苷,,均為逆轉錄酶抑制劑,。能延長生存期,但不能完全抑制病情,。
問題舉例六:請問第四組的同學,,醫(yī)學界為什么把研究“非典”疫苗和單克隆抗體作為研究目標?它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好處?
答:大家都知道疫苗是減過毒性的抗原,注入人體后可在不得病的情況下使人產(chǎn)生抗體,,從而在病原體侵害我們時,,人體可產(chǎn)生足夠的抗體來抵御病原體的侵襲。
對于單克隆抗體,,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知道,,人體的B淋巴細胞能為我們產(chǎn)生抗體。人體有數(shù)以萬計的抗體,,但一個B細胞只能產(chǎn)生一種抗體,,科學家們把能產(chǎn)生人們需要的抗體的B淋巴細胞取出,讓它和骨髓瘤細胞雜交,,形成雜交瘤細胞,,這種細胞既能產(chǎn)生抗體又能在體外繁殖,這樣就可以在體外產(chǎn)生出大量人們想要的,,具有專一性的抗體,。
大家現(xiàn)在應該知道了,如果這兩項技術的成功,,我們就可以對“非典”進行預防接種和免疫治療了,。當然因為“非典”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因此容易變異,,這給研究帶來很大的困難,,但科學工作者們克服困難,目前已經(jīng)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們相信成功的那天很快就會到來的,。
……
師:今天通過同學們的共同努力,我們了解了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了解了人類是怎樣抵抗各種傳染病侵襲的,。相信“非典”一定會像天花、霍亂一樣成為歷史,。但就在隨著人類對傳染病的防治力度的不斷增大,,使各種傳染性疾病越來越?jīng)]有立足之地的時候,,在我們周圍,另一類疾病的比例正在悄悄的增長,,這就是以癌癥為代表的一類非傳染性疾病,。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這類疾病在人類疾病總量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那我們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是怎么樣來抵御這樣的病原體侵襲的呢?有關醫(yī)學領域在這方面有什么最近的進展呢?這就是我們的下一個探究課題──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是怎樣抵御非傳染疾病的?
點評:
本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了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各小組目標明確,,分工有序,,協(xié)作默契。把“人類免疫與傳染病”的各項內容通過自己的調查研究和課堂討論緊密結合,,達到了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的目的,,是一節(jié)生動活潑、務實求新的示范課,。課后聽課教師和學生反響熱烈,,感覺受益無窮。這種教學方法值得老師們去思考和學習,。